金年会-(中国)金字招牌,信誉至上

     
     
     2025年01月11日 星期六 金年会集团 | 文明上网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广西合山夯实续接产业 煤都绿色产业、高新产业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时间:2010年02月02日  |  点击次数:2643  |  【字号:
     广西合山市是一座因煤炭的开采而设立的工矿城市,在36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煤田面积达到260平方公里,已探明储量6.8亿吨,占广西煤炭储量的三分之一,被誉为广西的“煤都”。经过100多年的开采,昔日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煤都”,如今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困境。2009年3月,合山市被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之一。如何探索经济转型,实现产业发展“脱胎换骨”,是合山市委、市政府发展经济最大的任务。 
      合山市探索经济社会转型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开始,并初见成效。如今,走进合山市,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美丽和谐的画卷:宽敞整洁的公路、绿树掩映的街道、春意盎然的花草、环境优美的生活小区、富有现代气息的城市广场。“把家安在公园里,一生住在风景中”,昔日的老矿工终于梦想成真。通过产业转型,一座工业园林城市正快步走来。 

       夯实续接产业 

      2009年11月,大唐桂冠合山发电公司“上大压小”工程项目开工仪式隆重举行。据公司负责人介绍,该工程静态投资约27.5亿元,采用煤耗低、节能效果好的超临界高效燃煤机组,可大幅提高燃煤利用效率。同步安装烟气脱硫、脱硝设施和高效电除尘器,每年可减少区域二氧化硫排放5.1万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1993吨,减少烟尘排放3888吨。 

      “如何摆脱‘因煤而生,又因煤而困’的困境,改变单一的经济结构,培育接替产业,决定着合山经济转型的成败。”合山市市长韦佑江对记者说,“产业需要多条腿走路,才能健康发展。” 

      《合山市资源枯竭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按照“一心一轴一园两带”布局(即以城区为核心、南柳高等级公路发展轴、合山产业转型工业园、沿红水河两岸和沿322国道发展带),重点打造“两个重要基地”————广西重要火电能源基地和冶炼工业基地,进一步做大做强火电主导产业。 

      “‘两个基地’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合山在探求经济转型时并不否认原有的产业优势。”合山市委书记曾广斌在调研时指出。 

      在发展火电、冶炼产业同时,合山市注重循环经济发展。据了解,合山煤矿开发100多年来,采煤遗留下来6000多万吨煤矸石污染和综合利用问题。“循环经济是资源型城市寻求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由之路。预计到2015年,我市将初步建成‘煤—电—建材’、‘煤—电—冶炼’、‘煤—煤化工—精细化工’产业链。”韦佑江说。 

      做强新兴产业 

      广西合山东来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占地300亩,总投资1.2亿元,年产30万吨轻质、重质活性(纳米级)碳酸钙的项目在2009年投产。“这是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生产富有特色的高技术产品,实现资源转化和增值项目。”合山市常务副市长韦克昌向记者介绍,“我市工业产业逐渐开拓新领域,向现代高科技迈出了新步伐。” 

      合山市在壮大传统产业基础上,逐渐培育壮大冶金、建材、机械、修造船等接续替代新兴产业,构建新的产业体系。 

      高新产业发展速度加快。通过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合山市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煤电产业,积极发展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发展超导合金、锰铁合金、新型铝型材等高新技术产品生产,开发生产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太阳能发电设备等相关产品,填补广西空白。“力争到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初步形成,2020年实现工业产值10亿元左右。”韦佑江对高新产业充满了信心。 

      为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合山市委、市政府认真思考,拿出具体措施,通过 

      切实改善软环境创造崭新的服务环境和投资环境,为招商引资奠定基础。市委、市政府把改善投资环境贯穿政府工作的始终,建立了重点项目联系制和项目跟踪服务责任制。 

      合山改善投资环境的努力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2009年1至9月,该市共实施招商项目30个,其中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7个,新开工项目11个,续建项目19个,到位资金95028万元,其中区外资金到位93890万元,区内市外资金到位1138万元。 

      做优农业产业化 

      除了工业产业多条腿走路以外,合山市还积极谋求农业的快速发展,形成工农互动、城乡互动的和谐发展局面。广西最大的山羊养殖基地、广西最大的芦笋种植基地、广西最大的立体生态养鸭基地等为昔日“煤都”送上一张张崭新的烫金名片。

      岭南镇的芦笋基地“公司+企业+农户”一体化年亩产值达1.6万元到2.4万元,芦笋种植面积扩大到580亩,辐射带动了周边群众种植芦笋近700亩。该镇“大自然生态鸡养殖基地”及“立体化养殖基地”的规模不断扩大。同时,按照“抓特色、建基地、创品牌、扶龙头”的产业思路,坚持“扶大、扶强、扶优、扶特”原则,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近年来通过协调三次产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2005年,该市的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0:61:29,到2008年调整为14:42:44。煤炭产业的“一枝独秀”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昔日的“煤都”正兴起绿色产业和高新产业。

     来源: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 山西金年会科技创业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山西省晋城市凤台东街2288号金年会科技大厦 备案序号:晋ICP备2022010233号-1
    邮编:048000 电话:0356-2189600 传真:0356-2189608 公安备案 14050002000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