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官方(中国)

政企聯合 科研助力 他們要做好北疆草原生態的「美容師」

2020/12/02 集團新聞

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過程中,我國始終在客觀面對和積極消除礦產資源開發對我國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態度不鬆懈,方向不改變,力度不減少。近日,自然資源部印發《社會資本參與國土空間生態修復案例(第一批)》並釋放信號:「動員社會力量,吸引社會資本,通過各種渠道、利用各種形式,加大生態保護修復的投入,切實提升生態系統的質量,增加生態產品供給。」

內蒙古自治區擁有全國面積最大的草原,同時作為資源大省,這裏的礦產資源為國民經濟發展貢獻着舉足輕重的力量。近幾年來,內蒙古以政企聯合為力量基礎,充分依靠技術體系創新和關鍵技術攻關,以「敢於用百年老礦開刀的」魄力和自信,創建了一套適合區情、可持續發展、卓有成效的草原礦山修復模式。

只採不修,留下草原生態「毒瘡」

我國是世界採礦大國,統計顯示,我國現有各類礦山企業約15.3萬個,其中國有礦山7650個,集體企業6.9萬個,私營及個體企業5.8萬個,還有為數不少的其他經濟類型企業,開採礦產143種。

各類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產出大量的固體廢棄物,這些固體廢棄物的存量既是我國千百年礦業開發的歷史積累,也是礦產資源利用不合理的結果,其主以尾礦、廢石、煤矸石和粉煤灰為最多。

「以煤矸石經過風化後飄落出的粉塵為例,這些含有重金屬的粉塵如果落到植物的花葉上,會導致植物停止生長直至死亡,真正是無聲的環境『殺手』。」內蒙古生物技術研究院特聘工程師張志剛介紹說。

礦產資源開發後如果缺失了礦山修復一環,會產生對地表的破壞、引起岩層的移動、礦井酸性排水、尾礦堆積、有害氣體排放等現象,從而造成對地下水、空氣、植被、牲畜的嚴重影響,環境工作者將其稱為「毒瘡」。

張志剛向記者坦言:「草原生態是生態系統中最為脆弱的類型之一,植被根系淺,土壤一般只有幾厘米厚,土壤下面就是細沙,先天的脆弱性決定了其極易破壞,卻極難修復。」

礦山生態修復並不是簡單的植樹種草,對此,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和相關科研團隊有着深刻認識。「要結合實際探索科學有效的措施,完成好綠色礦山建設任務。」這是自治區政府主席布小林在部署全區綠色礦山治理工作時的核心要求之一。

什麼是科學有效的措施?中國地質大學教授、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修復工程技術創新中心主任白中科表示:「國土空間的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生態要素多,涉及調查、規劃、評價、建設、利用和管護等技術環節,需要進行學科交叉融合以及多專業改造提升:此外,鑒於此項工作的複雜性、艱巨性、系統性、長期性,要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通道,明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途徑,調動各類主體和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護修復。」

量身定製,構建生態修復科學體系

10月31日,內蒙古自治區科技重大專項「內蒙古典型礦區生態修復技術集成與示範」項目啟動會暨實施方案論證會在呼和浩特市召開。正是政企聯合、技術交融、專家聯手的模式,促使這一重大專項在內蒙古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作為這一重大專項的主要負責人,白中科和他的科研團隊詳細介紹了為內蒙古量身打造的礦山生態環境修復和綠色礦山建設的技術集成,他表示:「根據新時期國土空間『整體保護、系統修復與綜合治理』的要求,我們從更豐富的科學內涵、更具體的目標設定、更精準的過程管控、更先進的技術篩選、更適用的標準建設,研製出對內蒙古煤礦區『宏觀層面可指導、中觀層面可控制、微觀層面可操作』的生態修復技術集成。」

記者了解到,該項目主要圍繞內蒙古草原礦區 「地貌重塑、土壤重構、植被重建、景觀再現、生物多樣性重組與保護」的特點和難點,通過「評價、篩選、分離、剔除、驗證」等環節,加強種質資源數據庫建設,拓展礦區生態大數據平台,最終優化組裝出先進適用的本土化、可複製的生態修復模式。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礦業大學教授武強表示:「基於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聯合攻關、深度結合理論與實踐,這一重大專項不僅對內蒙古這一礦業大省意義重大,乃至對全國的礦山生態修復都具有理論和實踐意義。」

事實上,這雖然是內蒙古首個關於礦山修復領域的科技重大專項,卻也是內蒙古經過多年實踐探索,在形成多個成功示範之後,由政府引導、企業承擔、高效科研院所技術助力的一個較為成熟和典型的項目。

「這一重大專項對破解礦山環境治理技術難題意義重大,項目從啟動實施、方案論證到中期檢查、後期驗收,都將參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的管理辦法和模式,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一重大專項的實施,不僅能為北疆生態環境建設做出重要貢獻,還能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一批礦山修復技術、標準和模式,在全區、甚至在其他省市進行推廣和示範。」內蒙古科技廳社會發展科技處處長寶偉君告訴記者。

多年以來,內蒙古自治區政府相關部門聯合內蒙古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生態集團,已經在多個生態嚴重受損的礦區進行了成功修復,成效十分顯著。正因如此,內蒙古的草原礦山生態修復才引起了中國地質大學科研團隊的注意,並得到了他們的肯定和技術支持。

創新引領,打造全新生態修復樣板

地處我國東北的內蒙古扎賚諾爾煤礦已經有超過一百年的開採歷史,最終形成了一個面積約500公頃的礦坑,采坑周邊堆砌成多個排土場,總佔地面積1276公頃,前幾年,當地老百姓一直叫它「人造天坑」。

2016年,煤礦所在地滿洲里市政府決定對這一露天煤礦進行關停。2017年,滿洲里市政府與內蒙古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生態集團就扎賚諾爾礦山生態修復問題達成合作協議,以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式礦山生態修復實現扎賚諾爾露天煤礦綠色閉礦。

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集團先後派出礦山、土壤、大數據、耐寒植物等專業科研團隊,採集礦區及周邊區域水、土、氣、動植物、微生物等萬餘種自然數據進行比對分析,並植入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生態大數據庫,在短時間內對該區域情況做出了正確的數據分析。

同時,企業技術團隊圍繞扎賚諾爾露天煤礦生態恢復的關鍵問題,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技術團隊通過現場測繪、數值模擬與評估規劃設計等步驟對露天礦閉坑的邊坡穩定、場地平整修復和生態恢復問題進行把脈。

f8df339af6561650b295934028f80246.png

經過一年多的生態修復,目前,礦山生態修復項目實現覆綠面積約460萬平方米,植物種類已由最初的10多種增加到70多種;在原有一年生雜類草的基礎上,向禾本科、豆科等多年生的優良牧草植物品種轉變;原來裸露的土地植被蓋度恢復到近90%以上,植被蓋度及草產量得以顯著提高。經過生態修復後的露天礦區,已有多種飛鳥、昆蟲、動物重新「落戶」繁育,逐步形成穩定、適應的生態群落,改善局部的良性小氣候環境,治理後的扎賚諾爾礦山一片綠意盎然。

內蒙古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生態集團執行總裁高俊剛介紹說:「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式礦山生態修復技術,是依託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生態大數據平台導航,提供從規劃設計、產品技術研發、植物配比、工程施工等系統性礦山修復及環境治理解決方案。我們針對礦產開採造成的生態環境破壞,進行深入調研和數據檢測,按項目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方案設計;隨後,再配以鄉土植物種質資源體系,採用礦山、邊坡生態修復集成技術,最終有效治理因礦產開採所引起的水土流失、土壤污染、滑坡、植被退化等一系列問題。」

說到下一步內蒙古礦山生態修復工作,高俊剛透露,本次「內蒙古典型礦區生態修復技術集成與示範」的啟動實施,真正實現了政企聯合、科研助力、政產學研用的創新模式。項目已經制定出實操性強、針對性強的技術路線圖,內蒙古打造出草原礦區生態修復樣板,並將先進經驗推向全國,未來可期。

(文章來源:科技日報)